送教下乡 情暖初冬 名家引领 戮力前行
——2020年省特级教师讲学团送教活动纪实
为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、引领和带动作用,加强精准服务,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,河北省教育厅特级教师讲学团于2020年12月17日赴唐县开展为期一天的送教下乡讲学活动。
中学篇
日期:2020年12月17日
活动方式:专题讲座、同课异构、教学研究、示范课引领
活动安排:上午 8:00—8:20 启动仪式
8:30—9:15 唐县第五中学八年级刘红云老师作课
9:25—10:10 贾秋利专家示范课
10:20—11:00 课例分析研讨
下午: 13:30 专家讲座
卷首语
梦想在路上,我们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;
梦想在路上,我们是幸福邮件的快递员;
梦想在路上,我们是愿望工程的搭建师;
梦想在路上,我们是未来乐曲的演奏家。
梦想在路上,我们体验收获的喜悦,我们互相搀扶,快乐前行!
唐县教育局副局长郝同清,唐县第五中学校长薛志敏,唐县教师进修学校主任赵花茹及全县七、八年级初中数学教师一同参与了活动,第五中学副校长宁会平主持了活动。
郝局长肯定了近年来我县教师做出的突出成绩,教学质量节节攀升,并且希望所有参加的教师借这次与专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,积极交流,得到新的体会,建构全新的教育理念,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,以特级教师为榜样,不断深入的探索。同时要把读书当成习惯,增加增厚自己的知识储备,让自己朝着专业型、学者型教师发展。
老子曰: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。”学校课堂亦如是,需要不断地探索、思考、创新。
刘老师教态自然、语言流畅、讲解清楚。教学目标明确、重点突出、难点有效突破,环节非常明晰,并且环环相扣,有落实、有测验、有反馈,课堂针对性强,知识能力兼顾
贾老师的课堂设计严谨有序,针对学生特点设计了层次分明的练习题,注重学生的拓展训练,循序渐进,提高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。同时,教学过程清晰又简明,教学重点突出而又内容丰富。整节课角度新颖,激趣益情,学生活动充分,实是一堂优质高效的示范课。
课后,两位教师进行说课和教学研讨交流,她们就自己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清晰、流利地表达,从教材分析到学情分析,从教学目标制定到重难点把握,从教法学法的选择到教学流程的预设,从板书设计到课件使用,各环节都精彩纷呈。
唐县第五中学教导处田坤山主任就上午两节精彩的课例作了总结,挖掘出两位教师授课中精彩亮点、相同点、不同点。赞扬两位教师教学过程有头有尾,思想方法渗透在各个环节,通过类比、联想教法使学生由分数到分式,分数有意义到分式有意义,建立起概念的联系。
本次数学同课异构活动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缩影,也是我校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次大练兵,全体数学教师形成一个重视课堂、研究课堂、向课堂要质量的良好氛围。教师们通过同伴互助,博采众长,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。
下午1:30,贾秋利老师作专家讲座。听课的老师们进行一天的学习后,既有酣畅淋漓、意犹未尽有之叹,又有耳目一新、如沐春风之赞。
“学无止境,教无止境,研无止境”,我们也深深知道,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,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,不断创新。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。相信在各级领导专家的指导下,我们的教育教学之路会走得更稳更远!
小学篇
孔子曰:“学而不已,阖棺而止。”教师职业更需要终身学习。2020年12月17日河北省特级教师讲学团送教下乡活动在唐县第四小学如期举行。
窗外寒意正浓,室内暖意融融。 本次活动由唐县教体局进修学校主办,唐县第四小学种梅华主任主持活动。省、市、县各级领导莅临会场。在这个梅开天地春的季节,200余名同仁闻香而来。涿州双语学校的崔艳波老师笑靥如梅,人至香至。
活动伊始,县进修学校马校长代表发言。本次活动主要以同课异构、交流研讨、专家讲座的方式,引领教师更新教育理念,提高专业素养,凸显教育特色,提高育人质量。美名家之美,见贤思齐。
【同课异构展风采】
教研活动由省特级教师崔艳波与我校五年级教师徐静娜进行《分数的意义》教学展示。
课堂回眸,徐老师利用小游戏的形式举出带有数字的成语并举例生活中的分数,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。徐老师以两个活动为依托,采用了学生独立思考–合作交流–自主发现–运用深化的教学思路。动静结合、张弛有度。学生有了独立的思考才有合作交流的呈现。使“一言堂”的数学课堂变成师生互动交流的“群言堂”。
陌而不生,崔老师通过简单亲和的一句“你们认识我吗?”迅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。她鼓励学生伸出大拇指,对自己、对同学、对老师说“我很棒!我真的很棒!我真的真的很棒!”这发自内心的尊重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,为课堂着上了一层情感的暖色。
课堂上,我们看到学生举手积极踊跃,无论是小拳头还是小手指,都跃跃欲试,无不期盼着次数的累加。一个简单的举手方式,激发了学生,方便了老师。
听崔老师的课,仿佛在欣赏一位相声艺术家的风采。课堂上的一个眼神、一个动作、一句风趣幽默的话语,都充满着启发与挑战,抽象的数学思想不经意地融于课堂之中。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,精彩不断,高潮迭起,师生互动,共同参与。
学生感受到的是数学的魅力,听课老师感受到的是崔老师教学艺术的完美。她形简而深刻的课堂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老师。说她形简,课上没有让学生折纸表示分数,只有通过理性而严谨,灵动而睿智的语言,几张简单的课件;说她深刻,每个知识点理解的又深、又透、又广。素美的课堂让我们领略了理性课堂折射出来的数学的无穷魅力,也明晰了我们的教学方向。
【交流研讨聚智慧】
叶澜教授说:“课不可能十全十美,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。”徐静娜老师 在课后针对教学过程做了课后反思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和困惑。她说:“教师要努力还课堂以真实,予学生以创造,为‘遗憾’去追求,才能彰显课堂的精彩和美丽。
崔老师肯定了徐老师的课,把这节课定位于教研课,教研无好坏,切入点不一样,产生的效果和取得的结果也不一样。再完美的艺术也无法预设课堂上所有的情况,追求完美,追求不断进步是每位老师的教育理想。
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会场回眸,崔老师与老师们交流了本节课的产生历程,围绕课前思考的四大追问进行展开。
追问一:哪里去?——问课标
追问二:和谁去?——问学生(不同学段)
追问三:怎么去?——问过程
追问四:到了吗?——问效果
在讲述每一个环节时,都结合了自己的课堂实例,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大家听。只有我们慢下来,学生才能跟上来。数学是思维更是哲学,万物皆通。课堂之上要顺势而为。数学之上,把素养留给孩子。
【专家讲座促成长】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;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。
下午,崔老师带来了《问“根”教学的思与行》讲座。崔老师开展问“根”教学研究,倡导素课教学,剔除形式的枝蔓,凸显数学教学的本质:思维。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展开教学;自思维的生长为动力激活课堂;跳出数学教数学,由学科教学向育人转变。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既见树木又见森林。
讲座从“求源、求本、求联、求远”四个方面展开对教学策略的解读,融合多个生动的案例,结合自身经历,深入细致地为参训教师分享了问根教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,非常接地气,引发了在座教师的共鸣与反思。
一天的时间匆匆而过,崔老师即将告别四小。留在我心上的是一个谦虚、亲和、睿智,享受着教育幸福的美女特级教师。细细品味崔老师的教育智慧,如饮淳缪,不觉自醉。
最后,用种主任的话共勉之:崔老师一定很累,但累并快乐着。子非鱼焉知鱼之乐。我们要一路欣赏,一路思考,一路走远,遇到更多意外和惊喜。打造诗意课堂,诗意人生。唤醒、点燃、共鸣、启迪、思考,整装一路携手同行。
星火燃梦
向光而行
我们一直在路上……
|